一、案例名称
《线性代数》 课程思政案例---夯实理论基础, 树立科学三观
二、课程凸显的思政价值
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学生运用线性代数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线性代数课程的内容,概念多,性质多,结论多,主要内容有行列式、向量的线性关系、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理论及其有关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思政案例
从数学发展史出发,引出中国历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案例知识点简介:绪论,行列式的定义,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矩阵的定义等。
思政元素:
在东方,中国的《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其中“方程”一章,专门研究解线性方程组。书中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相当于现在的矩阵;,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求解,这就是消元法。这是世界最早的完整的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宋元时期出现了天元术和四元术,这是中国古代数学代数符号化的一个进步,元朝朱世杰( 1249—1314)的《 四元玉鉴》,已经可以解含4个未知数的高次方程组。 中国的天元术和方程术著作中,《算学启蒙》 和《杨辉算法》 在日本经过广泛传播,影响很大。 日本关孝和(1642—1708)在《解伏题之法》 中,构造行列式展开法以解决多元高次方程组的消元问题。关孝和的解伏题是中国天元术、四元术代数传统的继续,核心是消元理论。 关孝和提出行列式算法后,日本一批数学家开始研究行列式,
在西方,直到17世纪,德国莱布尼兹(1646—1716)是第一位研究行列式的数学家。他的行列式思想主要体现在与法国洛必达(1661—1705)的通信和他自己未发表的手稿中,他首创了双标码记法。虽然他没有命名行列式,而且没有及时发表他的思想,但是他仍然被尊称为西方行列式理论的鼻祖。
思政育人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弘扬了中国文化,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热情。
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在绪论,行列式定义,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矩阵的定义等知识点讲解前,可以引入这些数学史的内容。
四、教学成效
近几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更喜欢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近五年来,该课程的学评教分数都在90分以上,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思政和课堂效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同学们对课程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加强,对课程教师的付出和努力也看在眼里,从教师身上获取到精神的示范力量,激发了自己努力向上的决心
这些正面反馈也给课程授课教师以莫大的鼓舞,激励教师更加完善自我,持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多方受益。
六、教学反思
线性代数课程作为一门受众面广、起点要求低的公共数学基础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哲学思维,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我们的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案例库设计思路多样,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不拘泥于一种形式。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正是通过具体的思政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并培养学生实现理想目标的能力。课程思政对同学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随之带来的改变可能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那么,如何用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动的生活语言相结合,如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开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再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足的地方,后期也亟待解决的地方。
今后,我们将根据积极开展线性代数课程课程思政的研讨工作,及时从学生那里了解教学实施效果,随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案例。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准设计好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知识,巧妙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注重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数学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从而潜移默化地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植入学生的心田,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