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学院以“大手拉小手,爱心创未来”为主线,强化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实施关爱教育,通过关爱传递培养爱心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社区秉持“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理念,构建了集思想教育、学业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育人空间。
学生社区门牌
一、党建引领:构建学院特色“党建生态链”
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学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社区文化建设铸魂。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学院召开2022级研究生党员专题学习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学院召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主题党课。
为持续深化党的理论武装,学院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学习活动。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两会精神,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加强党员的纪律观念,提升党性修养,确保党的纪律在党员中得到严格执行。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召开了本科生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强化党员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2024年7月1日,理学院2022级、2023级研究生党支部一同开展了“强国有我”主题党日活动。
二、部门协同:打造“党建+专业”育人共同体
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学工主导、专业支撑、全员参与”的协同模式,组建“社区育人联盟”,建立“需求对接—资源整合—项目落地”闭环机制。
理学院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及2023级研究生共80余人开展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专题教育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伟伯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业规划、安全教育及党支部建设等主题展开讲授,为新学期学生思想引领和党建工作锚定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战略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2201团支部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团日活动。
三、一线攻坚:激活学生党员“微治理”力量
实施“党员责任区”工程,选拔骨干担任“楼长助理”,建立“楼栋党小组—楼层责任人—宿舍示范岗”三级网络,激活学生党员“微治理”力量。
为增强师生爱校荣校意识,培养学生党员环保意识和奉献精神,理学院24级研究生支部和本科生支部在博知亭下联合开展“用行动向优秀校友致敬”特色主题党日活动。
四、固本强基:筑牢组织建设“红色堡垒”
通过“党性培养观影活动”“自主学习讨论活动”等特色活动,筑牢治理根基。
为深化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历史与精神的领悟,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理学院举行党性培养观影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理学院组织了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当代青年如何让青春在改革实干中熠熠生辉”的入党积极分子自主学习讨论活动。
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院举办了“勿忘国耻,珍视和平”主题党日活动。
五、路径创新:探索“数字+专业”育人新场景
以数字化赋能党建创新,依托学院学科优势,建立“党建+专业”资源库,录制“微党课”,实现党建与专业能力“双提升”。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传统管理”到“数字赋能”,我院“一站式”学生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小而精、专而特”的基层治理创新之路。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学生社区成为思想引领的“强磁场”、专业成长的“助推器”、组织育人的“孵化器”,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