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理学院牵头组织在雁塔校区召开“数智力学(广琳创新班)”微专业建设研讨会。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与环境学院等院系的专家代表、秦氢元(陕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工程师杨柏松教授及理学院微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负责人主持。
微专业建设团队负责人汇报了建设思路及工作方案。阐述了该专业以“数据赋能力学、实践驱动创新”为核心理念,构建“基础学科固本、新兴技术赋能、产业需求导向”的三层基本框架,学习过程学生至少完成1个跨学科项目,通过“问题导向 - 数字建模 - 智能分析 - 综合实验”,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开设以应用为目标的核心衔接课程、以数据科学为基础的智能算法课程、以工程场景为核心的实践培养课程,解决学生“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做”的一体化认知。同时推行导师制,为学生规划发展路径并推荐硕博升学,对接企业就业直聘;推进“数智力学创新人才计划”,设立智能工程研发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实现学分成果互认。
与会专家围绕微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等内容展开讨论。专家们肯定了微专业的建设思路,并建议进一步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产学研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企业代表则从行业需求出发,希望微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更注重跨学科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为行业输送更多“懂力学、会算法、能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据悉,“数智力学(广琳创新班)”融合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等前沿技术,以“力学理论数字化、工程问题智能化、解决方案场景化”为核心,形成“三向协同、五维赋能” 培养体系,聚焦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开采与灾害治理、结构智能监测与评估等战略领域,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思维突出、工程背景鲜明”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学生运用数字力学新理论解决复杂工程中的系统建模、设计优化、感知控制等核心问题,着力打造交叉育人新平台。该专业的举办,为开展多层次跨学科交流,实现基础学科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