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南泥湾精神,7月18日,理学院“红链青创·秦川星火”实践团组织开展了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踏上了前往南泥湾的旅程。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与奋斗精神的土地,迎来了一群充满朝气与使命感的青年学子,同学们在感受红色文化魅力的同时,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东南 45 公里处,是中国革命圣地。1941 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王震率领下进驻此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战士们以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精神,将荒滩变良田,创造 “陕北好江南”,不仅缓解根据地物资困境,更铸就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如今,南泥湾传承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生活日益富足。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纪念馆内陈列的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农具、一张张黑白的历史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载,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八路军战士们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的艰辛岁月。同学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当听到战士们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仍坚持劳作,用双手开垦出万亩良田时,不少同学眼眶湿润。“以前在课本上读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今天站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八个字的千钧重量,先辈们用血汗铸就的精神丰碑,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和传承。” 同学们感慨道。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还特别设立了 “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学们主动深入南泥湾的各个村落,与当地村民展开了深入而亲切的交流。他们走进村民家中,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关切地询问村民的日常生活状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交流过程中,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讲述着南泥湾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同学们认真倾听,时不时地记录下村民的心声与诉求。
为了更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团队还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同学们耐心地向村民解释问卷内容,协助他们完成填写。问卷涵盖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在与村民的互动中,同学们不仅收集到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更与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南泥湾的新面貌、新活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更在实践中践行了初心使命。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同学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传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