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保护野生动物||和谐共生·守望家园

发布日期:2025-10-18 21:51  点击:


01



严守生态红线

维护生态根基

  在野生动物保护月来临之际,三秦大地上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潮蓬勃兴起。从绵延的秦岭山脉到广袤的黄土高原,陕西以其独特的生态地位,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监测数据显示,通过建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持续打击盗猎,秦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秦岭四宝”的野外种群数量持续恢复。这背后,是陕西一代代巡护员与科研工作者,在深山密林中的默默坚守与奉献。

  然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依然面临挑战。栖息地孤岛化、人类活动干扰等问题仍威胁着这片土地上珍稀生灵的安宁。每一个物种的存续,都关乎陕西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健康。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守护我们引以为傲的“祖脉秦岭”和“美丽陕西”。

02

创新治理模式

构建和谐格局





在陕西渭河流域,一场关于“守望湿地精灵”的行动正在默默进行。当大批候鸟如大天鹅、遗鸥等迁徙至渭河、红碱淖等湿地时,周边的摄影爱好者和村民自发组成护鸟队,配合保护部门进行巡护和投食,确保了候鸟安全越冬。这个案例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陕西实践,需要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参与。

筑牢秦岭生态屏障

  陕西以对中华民族祖脉秦岭的极致保护为核心,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了最严格的保护条例。通过建设生态廊道、修复矿山植被,为大熊猫、羚牛等珍稀动物打通了“生命通道”。秦岭国家公园的创建,更是将这片“中央水塔”和“基因库”的保护推向了新高度。

谱写陕西保护模式

陕西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共管”模式。在佛坪,村民成为熊猫公园的生态管理员;在洋县,形成了“朱鹮保护与绿色农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在陕北,能源企业积极投身于红碱淖湿地的修复。这种全民动员、多方共赢的“陕西模式”,让生态保护的根基更加牢固。

03

凝聚社会力量

续写保护新篇

这个保护月,我们邀请每一位三秦儿女共同接力:在秦岭登山时爱护环境,在湿地观鸟时保持距离,坚决对野生动物制品说“不”,积极举报非法行为。您的每一个文明善举,都是在为“描绘陕西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为了见证金丝猴在林间欢跃,聆听朱鹮在天空长鸣,共同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让动人的陕西故事代代相传。